20080325

[novel] 紅塵有幸識丹青

本文在晉江的原PO(簡體字)→

本文的繁體字版在批踢踢
卡漫夢工廠→C_Sunshine卡漫陽光沙灘專區→BB-Love絕愛境界
我覺得這篇作成繁體字版比較適合文章本身。



這似乎是作者阿堵第一次寫耽美?居然就有這樣高的水準,讓我覺得非常驚訝。

我首先要提出來稱讚的是:文中那些詞藻與意境兼備的詩詞,我以為是古人作品,因為尤其是耽美小說,古代文背景的很多是借用古人作品(如《看朱成碧》我就覺得作者用的那些南朝作品很恰當,不會浮濫又跟文氣很合)。但是這篇文裡的詩詞是作者自己寫的,饒有古風,不特意拔奇。看起來頗舒服。

昨宵新雨滌塵埃,誰遣玲瓏帶露開?
不把清姿爭國色,幽香一縷沁人懷。 (詠廣玉蘭)

我從這首詩查到作者似乎是某詩詞網站的古詩詞版主......總之我很欣賞他寫詩詞的文采。

再來是作者摹寫主角藝術心靈的境界很引人入勝。主角丹青是個追求純粹藝術至高心靈的美學家,沒想到竟身處仿作之業。不過若不是因為如此,哪能親炙眾多逸品藝術家的偉大心靈。作者借用仿作業的最高境界「真作假時假亦真」來說明,不管是藝術、性靈的追求或愛情,只要情真意切,這作品就是承載真善美的好東西。作者也用這些來去徘徊真假的情節,暗喻另一主角親王承安的人生,在真假辯證之間讓主角去慢慢體會「什麼才是真正的真與假?」「真假的境界真的那麼重要?」「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追求?」雖然到最後有過度浪漫的嫌疑,至少他已經把這個主旨給表達得很清晰可人了。

還有就是一些古今之間的安排,我很喜歡作者安排主要主角丹青經由藝術作品與古人舊事相呼應,甚至起了命運的共鳴。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安排有宿命論的嫌疑,但是我覺得作者講得還滿清楚的:偉大的藝術心靈一定有其相通之處,我們可以藉由傳世的偉大作品與古人神交同遊,而不世出的才人也必定有著同樣不凡的性格與命運。而看似冥冥之中的牽引,也因為劇情巧妙的穿插安排,不但與作者的背景設定相呼應,也讓人讀來覺得毫不牽強。

當然囉,寫書畫題材一定得對這行有了解,我一向喜歡用功的作者,這位之所以深得我心也自不消說,舉凡文房四寶、顏料、色彩、構圖、裱褙、題詩、落款、朱泥、用印、仿古仿舊、買賣交易等等手法都寫得極為詳細。虛構的歷史卻有高度的真實感,讓我看得很過癮。

講一點比較私人的,我個人覺得從丹青目睹前朝天才書畫家葉君然的絕筆畫作「四時鳴玉山」殘紙的心境,到畫完整幅仿作這段,是全篇我讓我最感動的精彩部份:


丹青趴在軟軟的枕頭上,琢磨著畫中透出的信息:春夏秋冬,四時輪迴,葉仲卿把自己半生經歷情思都熔鑄其中。色彩瑰麗明豔,形象生動簡潔;山峰峻峭凌厲,流水柔媚纏綿。天地至美,人間至愛——那樣情深入骨卻又剛烈決絕,分明是留給恆王宋思減看的情書嘛。「同心而離居」,這兩個人之間實在太過無奈,無法不叫人黯然神傷。


............................中略............................

看到卷末,似乎春天裡那些鵝黃嫩綠還在眼前招搖,轉瞬間已經一片天寒地凍。你會覺得自己猶如佇立在歲月的盡頭,回望此生,不論曾經發生過什麼,都無限蒼涼。於是你暗暗恨起繪畫者來:早知結局如此悲傷,就不要把過程渲染得那般美麗;若要留住中間的美麗,就不要把這結局呈現出來。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東西,隱隱觸動我自己在創作上的追求,作者一路鋪陳描寫,從小丹青對於天地自然美的啟發、體驗,以我心印君心,到他拿自小到大的生命歷程所養就的敏銳心靈,去印證前朝天才葉君然寄託於山水書畫間奔放哀婉又決絕奪魄的愛情,又以自身為獻祭只為達到傳說中的至高美境......而那何嘗不是屬於他自己的靈魂資產呢?我看這段的時候,是痛著心、含著淚看完的。

是誰隔了雪白的梔子花默默凝視著我?
是誰於我耳邊留下欲說還休的嘆息?
是誰在小樓下停步回身,微笑著伸出一隻手?
是誰用難以揣測的眼神抹去了掌心的硃砂痣?�

一些更遙遠更模糊的感覺隨著這股洪流乘風破浪而來,終於變成栩栩如生的海市蜃樓在腦中顯現,長久停駐。

是誰的呢喃私語至今仍在密林芳草中迴響?
是誰的煢煢身影佇立花樹下徘徊不肯離開?
是誰的目光隨山峰起伏,將思念送到天盡頭?
是誰的靈魂與時光同在,把四季留在我心中


尤其是上頭這段前後,丹青受天地春色勃發的觸動,啟發自己身體內愛情的萌芽,印證葉君然熱烈的初戀,又將之還諸天地感應,進而得萬物生發之機下筆的描寫。如果不是深深體會過,怎能明白從「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到「沒亂裏春情難遣」這樣美麗湧動的青春?

雖然有人會嫌為什麼兩個主角到二十幾集才相遇,會不會太過冗長?對我來說那些鋪述對於這個石破天驚的一轉來說是很有其必要的,也因為前面的鋪陳,這一轉才會這麼精彩、火花四迸。

不過這部作品有一些我覺得非常遺憾的缺點:第一是結局的處理,不但落入窠臼,而且可能是因為作者很喜歡筆下各個人物,結尾可以簡單帶過的部份描寫太多,顯得太過冗長又不夠俐落。其實快樂的結局不是不能寫,主角體會真愛真諦的安排也是應當,但是跟前面那樣精彩絕艷、以心搏心的較勁比起來,總覺得那結局來的也太過輕易八股了一點。前面意境這麼高,後面卻有又跳回少女幻夢的嫌疑。藝術的心靈是一生耗盡血淚毫不妥協的奮鬥,如果幸福只是經由這樣看似苦難、其實單純的心理過程就能獲得,那麼前人可歌可泣的杜鵑啼作紅淚血又當如何說呢?

第二是文中用詞,明明已經寫出古人的口氣,卻又有時夾雜著現代(對岸的)用詞,常常讓我在神遊古代亭台時被一棒打回都市街頭,很是奇怪。我不知道是作者有心還是無意為之?總之對於讀者來說還滿內傷的。

但總的來說,這還是一部相當好的上乘之作。而且我也從這其中得到一些如人飲水無法言喻的體驗,就個人立場我是滿感謝作者阿堵的,謝謝你了。

沒有留言: